工作中的侯生珍。图片由本人提供
(资料图片)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藏羊产业是青海省主要经济产业、民生产业、战略产业。长期以来,青海藏羊肉品牌宣传大多以‘吃冬虫夏草、喝矿泉水,无污染、绿色食品’为口号,缺乏科学标准。要实现藏羊产业高质量发展,就需要形成‘配好料、养好羊、产好肉、卖好价’的全产业链发展。”一聊起藏羊,侯生珍教授如数家珍,他表示,构建藏羊现代规模化羊场标准化养殖技术和特色藏羊肉营养品质和风味品质“数据化”的生产体系,就是他当下的工作目标。
侯生珍教授是2020年度青海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获得者,作为青海省农牧业科技创新羊产业平台首席专家,30多年来,他扎根高原,俯下身子在羊圈里搞科研。从青春到华发,以草原为家,以科研为重,他将辛勤耕耘的科学论文写在广袤的草原上,实现了藏羊母羊繁殖率提高50%、6月龄羔羊活体重提高112%、当年天然草场载畜量减少50%的重大突破,构建起优质高效集约的藏羊技术生产体系,推动青海高原草地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革。
坚守农民情怀,扩宽农牧民增收渠道
侯生珍出生在农村,成长在农村。他深知农牧民的艰辛,也更了解农牧民对脱贫致富的渴望。
“我省高寒牧区牧草枯草期长达八九个月,草地营养供给匮乏导致传统藏羊‘一年一产’,羊羔生长发育缓慢,也让农牧民的收入上不去。”针对长期制约藏羊母羊繁殖性能低下和藏羊羔羊生长发育缓慢的“卡脖子”问题,侯生珍和团队紧贴农牧民需求,以转变放牧藏羊生产方式为突破口,实现了藏母羊高效繁育技术。
为获得藏羊生产第一手资料,侯生珍常年奔波、蹲守于高海拔牧区羊圈。在严冬枯草季,他和团队在凛冽的寒风和高寒缺氧条件下试验羊群研究数据的采集,深挖藏羊生产性能。没有假日,没有周末,尤其是在藏羊繁育的冬季,他和团队连过年都守在羊圈。
“在藏羊不同生理阶段反复进行分组试验,我们终于找到母羊最佳的精准补饲期,打破了固有认知,缩短母羊空怀期,将繁殖规律锁定‘两年三产、三年五产’。同时,通过‘良料-良法’应用,使母羊产奶量提高了32%,6月龄羔羊活体重达到了出栏标准,羔羊出栏时间缩短了12个月,当年载畜量减少50%。”侯生珍表示,该技术在降低饲养成本基础上保持了青海藏羊肉的品质和风味,开辟了牧民养殖收入增加的新渠道。
在推广这项技术初期,侯生珍结识了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金滩乡牧民扎西。扎西有个外孙女,一出生就被确诊为脑瘫,巨额的医疗费压得这个家庭喘不过气。但是倔强的扎西说,如果这辈子不治好外孙女的病,自己死了也闭不上眼。这句话刺痛了侯生珍,他下定决心要把这套高效养殖的技术手把手教会扎西。
在侯生珍的不断努力下,没有上过学的扎西慢慢学会了技术。扎西算了一笔账,以前养300只羊,一年到头只能挣3万元,自从运用高效养殖新技术后,他依然养300只羊,但每年除去成本能挣20万元。这几年,扎西在县城买了房子,外孙女的病也得到了更好的治疗。
注重产学研合作,促科研助发展
多年的科研探索,让侯生珍深刻理解立足高原实际搞科技的重大意义。他认为,只有让科研沾泥土、接地气,久久为功,把论文写在广袤大地上,科技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有效落实到民生发展上,科技工作者的价值才能得到最好体现。
侯生珍团队里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一直跟着他在一线研究实践,深入牧区,长期入户蹲点,与牧民同吃同住。“在生产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可以成为科研的重要课题,产学研的合作促进了科研工作的创新发展。对于高校老师而言,这种科研、教学与产业发展、应用紧密结合的方式,可以更好地获得科研平台、教学基地和研究成果。”侯生珍说。
在学生心中,他治学严谨,会针对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情况,为其指明研究方向和设计题目。“侯老师是我们科研道路上的引路人,他身上那种朴实无华的科研工作态度令我们深受触动。俯下身子在羊圈里写论文,让我们加强了对专业理论知识的验证,提高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我们获益良多。”
通过原始创新和技术集成,侯生珍团队形成了一整套推动草地传统放牧藏羊向高效、集约、生态化方向发展的技术路径和技术体系,深化了畜牧学科对藏羊生产规律的重新认识,强有力地支撑了青海藏羊产业发展和高品质羊肉的生产。
多年集智攻关,团队成果累累。先后获青海省科学技术重大科技贡献奖1项、国家农业农村部农业科技推广贡献奖1项,青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2项、团队奖1项。出版专著2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科技论文200余篇。
投身乡村振兴,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侯生珍看来,要促进青海藏羊产业高质量发展,就要遵循问题导向,集中攻坚“藏羊饲草料优质化生产-藏羊标准化养殖-高值化加工-品牌化营销”等全产业链短板技术,形成一整套技术针对性强、产业覆盖面广、科技支撑性高、推广应用性好的藏羊现代产业生产技术体系。
“这条藏羊产业提质增效的产业链,形象来讲,可以当作四个车间。第一车间,‘配好料’,优化筛选系列精料补充料,为高品质羊肉生产提供物化保障。第二车间,‘养好羊’,母羊‘两年三产’或‘三年五产’均衡生产,构建‘牧繁企育或牧繁舍育’的养殖模式,6月龄藏羊羔羊活体重比传统养殖提高112%,实现资源增量。第三车间,‘产好肉’,集中研究特色藏羊肉营养品质和风味品质‘数据化’的生产体系。同时,攻坚藏羊肉及副产物高值化加工技术短板,为高品质羊肉生产提供技术支撑。第四车间,‘卖好价’,拿精准的数据来加持、支撑品牌,卖出好价。”侯生珍详细地诠释了高质高效发展的藏羊产业离不开科技支撑的理念。
由于藏羊高效养殖技术成熟度高、复制性强,受群众欢迎,得到青海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肯定,青海牧区六州均开展了大面积推广示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然而,目前藏羊养殖技术不规范,藏羊肉品质参差不齐,前端养殖不优质,后端销售难优价,这制约着我省高品质藏羊肉的形成。
“提升羊肉的营养品质、食用品质和风味品质,饲料是基础。设计好饲料配方和把好饲料原料质量,结合现有先进的工业化生产工艺进行标准化生产,实现青海省藏羊养殖效益提高和羊肉品质提升的‘青’字牌的饲料品牌。”侯生珍说,行业内尚未形成特色藏羊肉品质的科学量化评价指标和体系,目前团队已挖掘到特色藏羊肉品质相关的功能基因52个、特殊风味物质36个,实现了舍饲羊肉的营养品质、食用品质和风味品质均优于“草膘羊肉”。他希望带领团队建立藏羊不同生境区域的特色藏羊肉“数字化”标识,为青海不同生境区域特色藏羊肉品牌建设提供“大数据源”。
如今,年近60岁的侯生珍依然在奔波,在加快推进藏羊生产“生态优先化、产业链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强力推进藏羊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上奔忙,努力用科技不断助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取得新成效。
标签:
仓储物流“成渝圈”如何乘势而上? 12月3日,连接昆明和万象的中老铁路全线开通运营,被惠及的显...
两件西周青铜簋时隔三千年成功配对 考古工作者介绍,这个铜簋的盖、身分别时隔40余年出土,纹饰...
“医保砍价”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晁星 “我眼泪都快掉下来了”“每一个小群体都不该被放弃”…...
“购物成瘾”真的是一种病 刘艳 牛雅娟 本周日即将迎来“双十二”促销季,很多人又开始摩拳...
因迷恋山间风景,一男子在甘孜州稻城县海拔4000多米的无人区迷失方向,随后与同伴失联。12月的稻城...
嫌疑人DNA信息比中后,成都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技术处DNA实验室民警白小刚一下坐在凳子上,恍惚迟疑间...
一批反映南京大屠杀历史的新书发布 新华社南京12月7日电(记者邱冰清、蒋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电影《亲爱的》里面没有的结局,在我眼前“上映” 12月6日,在深圳市...
冥想?泡脚?不如听听助眠音乐 晚上睡不着,白天睡不醒,成为最贴合都市人群的“睡眠画像”。随...
养老话题 老年教育面临缺口 “终身教育”潜力无限 【现实挑战】“新老年”群体愿意在培养兴...
孙海洋被拐14年儿子如何找到的? 警方侦办另一宗拐骗儿童案时发现线索,通过人像比对、DNA确认找...
北京天文馆、圆明园将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 12月6日,北京天文馆发布通知称,12月8日起试行对未成...
今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 连续7年保持在1 3万亿斤以上 根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抽样调...
斑块软的很危险 硬的就无碍? 血管里的“垃圾”分类 赶快学起来!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中国...
诺西那生钠注射液大幅降价 聚焦医保谈判背后脊髓性肌萎缩症家庭 医保目录公布那天 好多家长都...
抖音“窗花剪剪”遭抄袭 被判获赔20万元 法院认为“窗花剪剪”的这种表达方式理应受到《著作权...
公安机关近日侦破3起拐卖儿童案件 失散十几年 3组家庭终于团圆了 北京青年报记者12月6日从公...
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发布 本报讯(记者 路艳霞)作为年度“汉语盘点”活动最具网络特色的组成部...
北京天文馆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 本报讯(记者 牛伟坤)北京天文馆对票价免费及优惠政策作出调整:1...
2021北京百个网红打卡地发布 本报讯(记者 李洋)2021北京网红打卡地推荐榜单昨晚正式发布。自然...